生命詩歌選粹

生命詩歌選粹 第1、2集(台語/華語) 介紹

馬丁路德 (1483-1546) 這位神所興起「時代的先知」,將神的百姓從宗教的束縛綑綁,儀文形式,帶入自由釋放的敬拜中,音樂不再是神職人員的詮釋與專利,而是「萬民皆祭司」的服事職分。從「神職講台」到「信徒座位」,打破語言的隔閡與障礙,激勵本土化的詩歌敬拜,全民參與詩歌的頌讚,綻放出文藝復興藝術的花朵,帶來更新的敬拜方式,信徒來到神的面前不再是參與一種宗教的儀式─「望彌撒」,他們是真正是在敬拜中很喜樂地與神相遇。

文藝復興(Renaisannce)不僅帶來建築、音樂、宗教、人文思想的輝煌時代,從黑暗中(Dark age)進入光明(re-birth),神的心意是要釋放祂的子民,以一種嶄新的方式來敬拜祂。婦女取代童聲可以參與詩歌頌讚,以能夠了解的本地語言(德文,法文,英文等)代替了看不懂的拉丁文詩歌,更多的創作詩歌取代了「素歌」(Plain song」、「經文歌」(Motet) 、「彌撒曲」(Mass)等等,這樣劃時代敬拜的更新,就是神給馬丁路德的使命。

改教以來,產生許多的教會聖詩(Hymn),這些聖詩成為基督教會信仰的重要資產。歷代以來聖詩在崇拜中,造就了成千上萬的信徒,不但成了敬拜的主軸 (僅次於講道),透過唱詩在敬拜中與神相遇,領受聖靈的光照,帶來生命的更新與改變,進而結出為主見證與宣教的果實。

馬丁路德採用民歌調性,加入新歌詞,加爾文也將詩篇的字句,加入意譯,而產生「新詩篇詩歌」,從拉丁文轉為英文、德文、法文和其他文字,廣泛被信徒們使用。十八、十九世紀以來,成為英、美靈命復興運動的媒介,興起許多聖詩作家,譜出了上千萬首的詩歌,也成為華人各宗各派所喜愛,並編入成為教會的聖詩集。

近三十多年,敬拜讚美曲風興起,融入科技電腦、影音、現代樂器等,帶來一股敬拜復興的浪潮,這些流行聖樂的風格,也喚醒無數迷失的靈魂回轉歸向基督。此際許多教會卻漸漸地把捧在手上的聖詩本,放在倉庫了,聖詩偶而在詩班的獻唱中可聽見,久之信徒們對這些歷代雋永的詩歌也就陌生了。

2017年適逢馬丁路德改教五百週年紀念,筆者從千首之中精選出生命詩歌,盼望燃起信徒心中敬拜的火熱,激勵我們愛主的心,甦醒我們的生命靈魂。重新編輯華語版與台語版的詩歌,除了標示和弦,可供吉他使用,亦編有鋼琴、管弦樂團的總譜與分譜的伴奏。

筆者編譯這些台語版及華語版的生命詩歌,主要做為幾方面的用途:1、主日獻詩。詩班負責主日獻詩的重任,若是練習大曲,時間不夠,因此常常為適合的譜源傷腦筋;這些經過改編的詩歌,可以輔助詩班的需要 2、樂團伴奏。提供己經譜寫好的管弦樂團的樂譜給教會使用,詩歌配有總譜與樂器分譜,讓敬拜的音樂內容更加豐富3、初信造就。近年來神把許多得救的人帶入各教會,他們對這些寶貴的詩歌很陌生,若在敬拜中使用,對初信者的生命與信仰必會產生很大的共鳴與幫助 4、福音佈道。詩歌不僅為神而唱,也是為人而唱,依筆者的經驗,教會若能設立福音主日,這一天不僅是主日崇拜,也是一次的福音外展,崇拜中配合這些詩歌,例如,「耶穌奇妙的救恩」、「你豈有就近主使祂洗清氣 / 倚靠寶血」等等,當日敬拜的信息與音樂的配搭,必定讓參與者在屬靈上有豐盛的領受。

這些常在華語教會中吟唱的詩歌,許多缺法台語翻譯,在台語教會敬拜中也較少採用,因此,筆者將之翻譯為台語,並對每一首詩歌注入「詮釋與獻唱」(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 performance) 的要領提示,使用者會發現這將是一個全然不同的屬靈感受與更新。例如:第一集中「你若甘願給主引導」與「奇妙的耶穌」(If You Will Only Let God Guide You and Wonderful Jesus) 第二集的「眾天宣揚」與「主復活」(All Heaven Declares and Christ Arose)、「主是平安」與「以色列興起」(He Is My Peace and Awake, O Israel)等等、古典與現代詩歌的組合與改編加上樂團的伴奏,產生特殊的果效。

詩篇中帶給我們很多寶貴的敬拜教導,例如:拍手、舉手、呼喊、俯伏敬拜,雖然詩班不至於要跪下或俯伏的敬拜歌唱,然而藉由拍掌或舉手的肢體語言表達,將跨出舊有的獻唱方式,自由釋放地在神面前進入心靈誠實的敬拜,因着「心意更新而變化」所獻上的敬拜,必像馨香 之祭蒙上帝所悅納。

當今的教會詩班獻詩己延續百年之久了,對「誠於內、表於外」的心境展現比較保守,因此在崇拜中不知不覺成為「行禮如儀」般的獻唱,無法把會眾的靈帶起來。筆者建議在唱最後一節時,邀請會眾站起來參與,就在這個時刻,你會感受到每一個參與者,將領受啟示錄中的異象,如同基督的新婦,與天使天軍參與在榮耀的讚美行列中,他們的讚美歌頌,如同眾水之聲(啟示錄十九章6節)達到羔羊的寶座前,把至高的榮耀歸於神。

這些詩歌,大部分常用在華語教會的敬拜中,藉由台譯的出版,盼望台語詩班也可以接受使用。所翻譯的歌詞,不失原意下,盡力配合詩歌曲調,達到「詩」與「歌」以及樂器伴奏合一順暢的效果,筆者編譯能力有限,若有不適之處,請包含指教。

《本詩歌集使用法》

如何使用生命詩歌選粹呢? 首先必須從四個層面來看。1. 指揮者 2. 參與服事者 (詩班員與樂團演奏者) 3. 詩歌與詮釋 4. 實際獻唱。帶領與參與者都需要有一顆願意對聖靈敞開的心,脫去舊的思維,嚐試新的詮釋,唱出心靈的詩歌,帶領會眾到羔羊的寶座前,將榮耀歸於萬王之王,萬主之主。

編者是以四種型態的獻唱風格,將詩班、獨唱、朗誦、管弦樂團與會眾結合在一起,保羅說:「不要效法這個世界,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,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,純全可喜悅的旨意。」(羅馬書十二章2節)更新的詩班必須從每一個參與服事的靈命更新開始,每一個時代對音樂 (詩歌) 都有新的音樂性詮釋與應用,特別生命詩歌,這樣在敬拜中才不致淪為「一個形式性的節目」。當以心靈更新來獻唱時,相信上帝將藉著這些歷久彌新的生命詩歌,使每一個敬拜者領受新的恩膏,經歷敬拜中的喜樂與聖靈的同在。

1. 傳統曲式 (Traditional Style)

四部或不同聲部的合唱風格。從這些歷代所承傳的寶貴詩歌,幾百年來屢唱不衰,每一首詩歌都有優美的和聲與信仰的內容,充滿造就,教導與鼓勵。今天許多基督徒只瞭解流行的敬拜曲風的詩歌,而這些傳統的詩歌卻被忽略了。音樂之美與能力是詩與歌的結合,這些詩歌不僅以前的人唱,現代的人唱,將來的人也會唱,所以,忽略了這些傳統詩歌的價值,和聲之美與歌詞的恩膏,實在可惜。

2. 詩歌朗誦 (Recitative Style)

詩歌進行中有一段的歌詞 (本詩集常在第二或三節),配合音樂 (朗誦時要配上弦律) 由男聲或女聲輪流朗讀,若是獨唱則以朗誦調的風格(recitative),如同巴洛克時期神劇(Oratorio)中的朗誦調;鋼琴清澈的伴奏和弦,獨唱者情感自由式節奏地唱出,指揮者須將伴奏(鋼琴或樂團)與獨唱者融合為一,因著這樣的詩歌獻唱,凸顯出的歌詞與音樂,將深刻地觸摸敬拜者的內心。

3. 敬拜讚美 (Singspirational Style)

採用現今流行的敬拜讚美曲風融入於聖詩。藉用不同的肢體語言:鼓掌,拍手,歡呼,舉手等等的表達,會使參與的人深入敬拜的聖靈水流,傳統與現代詩歌的混合,嚐試敬拜的更新與突破。進入這樣的詩歌,可以帶領參與的人經歷「傳統中有現代」,「現代中有傳統」,以「新靈新樣」來敬拜讚美神,超越只有詩班獻詩的傳統型式。

4. 會眾方式 (Congregational Style)

詩歌獻唱中有一部份邀請會眾參與。詩班不僅在敬拜中獻詩讚美神,而且如同祭司把所有的敬拜者帶到神的面前,沒有一個是旁觀者(bystander),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。其實這樣的敬拜在巴哈的時代早已使用,我們從許多他所創作的清唱曲 (Cantata) 中可以看出,在作品的中段,或是結尾,巴哈都會用合唱 (Chorale),邀請會眾一起參與並對上帝回應。在本編輯中,每一首聖詩的最後一節,都可用這種方式;簡短的小節間奏之後,轉調提高一度或二度音,加入打擊樂器,使會眾預備心與詩班一同加入讚美,經歷詩歌中音樂的美妙,並回應上帝給我們豐盛的信息。

受到現代的「速食文化」的影響,使得富有生命的詩歌,漸漸為人所忽略。它不像現代的流行聖樂,以簡單的歌詞與現代樂器的伴奏,很快能滿足敬拜者的需要,久而久之卻無法體會到聖詩的深度與內涵。筆者所編譯的詩歌盼能補足這樣的缺陷,藉由新的詮釋、教導與實際的運用,將使你看到聖詩的精髓與恩膏,在敬拜中的重要性,並經歷在詩歌敬拜中與神真正相遇。

為了更有豐富的獻詩內函,詩歌配有管弦樂團的總譜與樂器分譜以供伴奏使用。原則上一首詩歌包括有:鋼琴伴奏、總譜與樂器的分譜。教會若沒有管弦樂團,詩歌可用鋼琴或吉他搭配;也可以用鋼琴配一隻或兩隻小提琴,或鋼琴與長笛、單簧管或雙簧管… 等等,這些編寫後的弦樂器、木管樂器、銅管樂器或打擊樂器,都可與鋼琴分別或一起使用。總之,組合性很廣,依教會現有的音樂人才,配合各種樂器參與獻詩與伴奏。本詩歌集附錄「縮寫」及不同「詩歌」版本,以供使用者對音樂術語與詩歌出處不明之參考。若有任何問題可以用Email與作者聯繫。[email protected]

王光智 識於洛杉磯
2017/7/25